在斯多葛哲學中最重要的,就是分辨什麼是我們所能控制的,什麼不是。
—Ryan Holiday
《回到自己的內心,每天讀點斯多噶》(The Daily Stoic)與曾經介紹的《駕馭沉靜》(節制接收資訊與建立習慣)為同一作者Ryan Holiday,其包含了366則斯多葛哲學,每天一則,每一篇至多3頁,可以很輕鬆地讀完。當初正好是在分發後開始工作前看完,回頭想想這本書的許多概念對我之後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,而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接下來要介紹的有關「控制」與「選擇」的哲學。
在366則哲學中最根基的,同時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作者放在1月1日的"Control & Choice",這一個包含了3個原則:
- 分辨什麼是我們不能控制的
- 接受這個事實,如此我們便可以:
- 選擇控制我們所能控制的
乍看之下這個原則簡單到像是廢話,畢竟沒有辦法控制的事情就沒有辦法控制,是不證自明的道理,不過這個原則指的當然不是事實上我們能不能控制,而是一種心態,要我們把停止把精力放在那些我們不能掌控的,並專注在我們能控制的,雖然簡單卻不一定好執行,因為在遇到許多事情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抱怨、怪罪、哀嘆、自憐自艾(非自我憐憫)。
對於我們無法控制的事物,作者舉了幾個例子:因為天氣惡劣導致班機延誤,天氣惡劣並非人類所能控制,但有人因此對航空公司的代表人惡言相向;希望自己更高或更矮;希望出生在不同的國家。
這裡我想舉幾個自己的例子:
學業上
在國考這件事情上,大家最終的目標都是要考上,然而實際上最後的分數多少、上榜與否是評審老師決定的、是和別人比較之後的結果,但讀書計畫、讀書策略、時間規劃等是自己的可以決定的,也就是所謂的系統,只要我們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盡全力,即使結果不盡理想也不需要自責。
另一個例子來自於高中時期。高中時我的數學變弱科了(奇妙的是數學在高中之前其實都算是強科?),然而要考大學的時候發現前3志願數學的分數都有加權,如果數學考太差就糟了。在那個只有不到一年可以準備的時空背景下,我不太可能在考試前變成數學天才,學校將數學的分數加權這件事也無法改變,當下的能力與外在要求不是我所能改變的,但是我也不想直接認為自己完全沒有機會,所以我選擇在這段期間下功夫加強我的數學。在考前3個月買了兩本題目本,每天做一點題目,從簡單的題目一路做到難的題目,不懂就找老師解答、追根究底(感謝老師),這些是我可以採取的行動。以最後分數來說,透過不斷做題目稍微提升我的「數學感」,分數雖沒有急遽上升,但也不至於爛到谷底,可是對於最終目標來說卻奏效了,我以2分之差(加權後)上了自己的2志願。
我希望這2個例子看起來不是單純在炫耀自己很會考試,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考試,都有運氣的成份存在,但若我們太專注於不能控制的各種外在因素,忽略了真正掌握在手中的選擇,運氣只是在最後臨門一腳推我們一把而已。
工作上
在開始工作之後碰到的頭號問題就是工作份量大,但是我不想要加班。和同事有各自負責的業務,也沒辦法分攤出去,因此工作量大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現實,不加班是我給自己的目標,也是原則,這時我只能選擇精進自己的工作方法,讓自己可以在上班時間內完成需要完成的事情,也保護自己非上班時間的生活品質。
這些方法包含:參考Tiago Forte的《打造第二大腦》(Build A Second Brain)的做法,用Obsidian管理不同案子的進度,也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寫下減少大腦記憶的負擔;將淺薄事務與深度工作分開,集中處理不同類別的工作,讓重要的工作有進度,也減少注意力的切換;效仿Cal Newport在《深度工作力》(Deep Work)所提到的「關機儀式」,把隔天要處理的是先寫下,讓自己下班後不需要再思考工作的事情,除此之外,為了減緩工作時間的緊繃感在下班的通勤時間也不碰手機。「在你工作時,努力工作;工作結束後,就把它放下。」
其實有點猶豫是否要以工作作為例子,畢竟很多的不利處境的背後都有一個「辭職」的王牌,或者是和上司、同事溝通等手段來改變,每個人所處的工作環境、人生境遇也不同,所以我在這邊舉的例子彈性縮小,以我現在沒有要辭職、工作無法分攤給同事、工作的內容無法自由決定的情況來討論。
人際相處上
有時候我們會碰到一種情況,有些對我們來說不熟、一點也不重要的人出言不遜,然後被他們說的幾句話氣個半死。這些人可能是爛人或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(見到主管就客客氣氣,跟我說話就口氣不耐煩,huh?),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無意(也無法)改變這些人的本性或對自己的態度,如果我們選擇一直不斷反芻這些話語讓自己生氣,反而是在消耗自己寶貴的心力,已經被這些人氣死了,怎麼可以再讓這些人繼續侵蝕得來不易的心靈平靜呢?
《討厭的勇氣》中提過「分辨自己與他人的課題」的概念。如果一個人選擇當一個散發負面能量的人,就讓這個人承擔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,我們可以離他遠一點,然後把他忘記,或把他當作一個笑話看也無妨(唉唷怎麼這麼容易就生氣啊哈哈)。
或是我曾跟朋友說過的,那種人你就把他當大便,大便一定會存在,你只是不小心踩到而已。當然,採到大便心情還是會不好,不過我們最好不要在腦中反芻、想像自己跟大便吵架的樣子,因為這只會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。
也有一種情況是,我們會碰到一些權威,或是想要展現權威,或是讓我們感覺到權威的人物,這時候可以試試Ryan Holiday在The Obstacle is the Way中介紹的"Contemptuous Expressions",斯多葛哲人之一艾比克泰德(Epictetus)告訴他的學生,當他們想要引用偉大思想家的時候,想像自己正在觀察他們的交媾的樣子,想像他們在私底下的各種尷尬時刻,目的不是為了要醜化偉人,而是為了去除掉各種外在包裝,把事物的本質顯現——這些人跟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人類,是個複雜的集合體,有值得學習的地方,也有缺陷和盲點,不需要神格化這些人,也不需要貶低自己,我們就只是兩個人類面對面在說話而已。
"Control & Choice"放在1月1日有著承先啟下的作用,因為有許多原則都是由這個概念衍伸,像是11月的amor fati即是屬於「接受」的議題,建立習慣、關照細節等則是屬於「選擇」,說是斯多葛哲學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確實不為過。
雖然這一則哲學概念簡單好懂,人人都會說,但斯多葛哲學是用來實踐的哲學,我發現必須要不斷提醒自己,「這是我可以控制的嗎?」,才發現以前許多讓自己有強烈反應的事情,現在看來可以用一句「呃,不管它」作結,just let it be,心情輕鬆了很多,可以保留心力做其他真正重要的事,而且即使在不能控制的因素之外,可以做的事依舊很多,我認為是個一生受用的理念,共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