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ve people, use things, because the opposite never works.
—Joshua Fields Millburn
提到極簡主義,你會想到什麼呢?衣櫃裡只有黑T或白T?傢俱少到感覺活不下去的房間?群鐵石心腸的人把家人朋友送他們的東西丟光的人?
這正是我對極簡主義的第一印象,尤其是把東西丟光這一點(包括一般人想保存的照片)讓我在接觸極簡主義之初決定「我不是這種人,我沒辦法過這種生活」,不想再繼續瞭解有關極簡主義的一切,但這個決定最終被推翻了,而這個決定,從盤點一個包包開始。
這篇文章簡短介紹極簡主義,且提出極簡主義的實踐從盤點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開始,下一篇將介紹斷捨離的各個面向,最後一篇則是如何決定所使用的物品。
此篇文將簡短介紹極簡主義、極簡主義的好處、可能的壞處(if any)。
什麼是極簡主義(Minimalism)?
依據the minimalist部落格,極簡主義的精隨在於人們思考自己的價值觀,並挑選能加這種價值的物品進入他們的生活中。清除多餘的物品,減輕負擔,把更多空間留給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:健康、人際關係、熱情、成長,以及貢獻。
在這裡的極簡主義不是一種美學風格,雖然打"minimalism"搜尋圖片後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乾淨明亮及同樣傢俱少得荒謬的擺設,然而這裡的極簡主義指的是一種價值觀、一種更有意識的生活方式,而既然極簡主義的中心思想是「自己的價值觀」,那麼簡約的擺設也只不過價值觀的外在呈現而已。
極簡主義的好處?
在上述同篇文章中,作者認為採用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獲得:更多的時間、金錢自由,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,這是極簡主義所給的承諾。("More time, more money, and more freedom to live a more meaningful life")
對我而言,這段訊息最重大的意義在於極簡主義是達成目的的手段,而不是目的**(a means to an end),它要求我們:
- 辨認出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物
- 清除其他多餘的事物
- 集中火力(金錢、時間、精力等)在有意義的事物上
如果「意義」二字聽起來太虛無縹緲、太抽象,化為更簡單的文字,也就是區分「需要」與「不需要」而已,而這樣的思考可以應用在生活中不同的領域,而在我最一開始採用極簡主義之後,直觀的感覺是減輕負擔、更輕鬆了,正如前面所說的我的起點是一個包包。
減輕生活負擔 - 從盤點包包開始
這是關於決定要保留什麼、放掉什麼,什麼要展示出來、什麼要收納起來,什麼該修補、什麼該保護。
—Beth Kempton
讓我再一次開始接觸極簡主義的,其實不是「極簡主義」或minimalism這些字眼,而是「仛寂」。
當時正在閱讀Beth Kempton所著的《仛寂: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》(Wabi Sabi : Japanese Wisdom For a Perfectly Imperfect Life),是源自日本茶道的一個概念,如同副標題所示,其所強調的是「每個不完美都是完美的瞬間」,而在探討由仛寂衍生出的美學風格時,Beth也強調「家是給人住的,而住就不是完美的窗明几淨、一塵不染的事。...只要多一點時間和精神,你的家就可以變成一個庇護所,反映真正對你重要的事。」
仛寂本身不是極簡主義,然而其中有一點是相通的,也就是思考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:我為什麼想買這個東西?我囤積了什麼?我想保留那些東西?我想展示什麼東西?這東西是否符合我生命的季節?或者我們只是試圖重現過去的回憶?同樣的,《仛寂》的第二章也探討了簡化物品,而即使這本書中沒有一張仛寂風格的照片,光是看完文字的描述就足夠讓我想要開始清理自己的物品。
當時有一位同事好奇掂了掂我的包包,說:「你的包很重耶,裡面都放什麼啊?」真是個大哉問,儘管自認只放了尋常的物品,卻十分沉重,為了釐清重量來源,我把包包裡的所有東西倒出來秤重、記錄。
以下為包包裡東西的重量:
包包本身:860g
筆袋:257g
手帳:315g
電子閱讀器:353g
L型文件夾:305g
鑰匙:83g
錢包:200g
其中,筆袋和文件夾引起了我的注意,因為它們都是我原本認為輕到不足掛齒的東西,仔細看了下筆袋裡面,發現最頻繁使用的筆不過3枝,文件夾裡的東西平時也用不到,這些東西之所以在包包裡只是因為有著「萬一需要」這樣的想法,但「萬一需要」的情況印象中不曾發生過。只留幾枝筆,其他東西都清掉後,肩膀上的重量減輕許多。
清理包包這件事帶給我最大的發現,是我每天背著實際上根本用不到的東西,完全沒注意到它們的重量,而且是在背著這個包超過一年之後才發現。如果只是盤點自己的包包都可以發現許多雜物,那麼用同樣的眼光看待家裡、生活中其他領域呢?
在那之後還有什麼樣的斷捨離(英文為"declutter")已經是後話了,但我認為極簡主義的起點非常重要,也就是「盤點」,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東西,自己又有多常使用它們,單單只是這樣,就已經足夠改變自己看待東西的視野。
極簡主義的壞處?(if any)
如果在Youtube搜尋minimalism,有一定的機率會看到幾部影片在批評極簡主義,通常來自極簡主義「社群」中的現象,例如人們為了讓家中擺設符合極簡主義的印象,把自己搞得壓力山大,除了來自自己的壓力,也來自於社群「不夠極簡」的批評(畢竟會拍照上傳);或是把東西丟光光後又把東西買回來;或是都不能買東西生活有夠無聊等。
也許除了這些還有更多,然而這些事實上都不是屬於極簡主義的壞處,而是人的問題。如同上文所述,極簡主義是為了幫助我們過對自己而言更有意義的生活,因此完全是從自己出發,「我」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,「我」自己決定怎麼生活,「我」自己決定要怎麼呈現自己的極簡主義,這是非常個人的事,不需要別人比較,社群的存在也頂多只是彼此交流、提供建議,但絕不是批評別人的東西不夠少、房間不夠整齊或東西太醜的地方。除非你自己也真心認為東西太多房間太亂東西太醜。
請記住:
- 極簡主義是自己的決定
- 極簡不是不能買東西
- 不要勉強別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
結語
在現在社會追求美好生活是理所當然的想法,而我們也習於愈好生活=愈多物品的等式,然而美好生活=愈多物品的等式是否成立呢?在我們毫不留情將各種事務納入生活中的時候,是否背負太多重量?是否反而被物品牽制?極簡主義雖然有個「簡」字,做起來卻不簡單,但作為一個消費主義的反動及個人的生活反思是很好的工具。
市面上有許多極簡主義的書籍,網路上也有很多極簡主義的部落格文章可以參考,我自認看的數量還不算多,不過既然中心思想對我而言makes sense,與其花時間看一堆極簡主義的影片,不如起身開始行動。
相關連結
- the minimalists對極簡主義的定義
- Beth Kempton的《仛寂: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》
- 對極簡主義的批評
批評極簡主義的影片其一,相關影片數量龐大